面對各領域頻頻出現的“黑天鵝”,紡織工業發展的新形態也在蠢蠢欲動。 近日,2016中國紡織創新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本次會議以“新契機 新優勢 新動能——邁進‘十三五’紡織工業強國之路”為主題,在總結2016年中國紡織工業的創新發展情況和形勢基礎之上,探討“十三五”期間行業所面臨的戰略契機與資源優勢以及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把握新時期、新機遇下的行業轉型升級之路。 回顧“十二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發展,規模效益穩定增長、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綠色發展成效明顯。但是,轉折也是當下紡織產業所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受到國際紡織服裝多元化發展和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中國紡織行業深度轉型升級將經歷一個較長期的過程。 如何利用好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助力紡織工業保持中高速發展,加快向中高端邁進?如何推動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時尚趨勢研究能力的整體提升?紡織業的“十三五”將如何發展備受期待。 以變治變 “十二五”期間,以產業用紡織品為代表的紡織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到2015年末,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同口徑工業總產值比2010年增長68.9%,年均增長11.1%;纖維加工總量1341萬噸,比2010年增長63.2%,年均增長10.3%,其占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達到25.3%;行業出口總額達207.4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80%;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率6.12%,比2010年提高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非織造布產量440萬噸,比2010年增長155%。 但是,近兩年,利潤下行也已是紡織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666.6億元和38.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基本持平,但是利潤總額的增速確降低了4個百分點。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認為,紡織業的發展需要以變治變。 “近年來紡織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趨于平穩,2016年在全國所占比重保持穩定,雖然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在三大傳統市場份額有所降低,但在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份額仍在增加。”孫瑞哲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中國紡織工業與中國宏觀經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孫瑞哲坦言,即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之間的矛盾、產能結構與有效需求之間的矛盾、環境約束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十三五”時期紡織行業需根據這三個矛盾和發展現狀協調好三個關系,即產業與社會、環境和消費的關系。 孫瑞哲強調,在新的歷史時期,在建成紡織強國的宏偉目標下,未來的中國紡織工業需要以技術創新為基點實現創新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實現精益發展,以產融結合為抓手實現融合發展,以文化自信為目標鑄就時尚發展,以社會責任為重點實現包容發展,以體系建設為核心實現聯動發展,構筑行業新未來。 路徑探索 究竟紡織行業的創新之路該如何走?這無疑是許多業內人士所關注的話題。 對此,孫瑞哲認為,時尚、科技、制造的融合發展才能實現行業的“美、智、體全面發展”。 產業用紡織品的不斷發展,將成為紡織業“智”造的重要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表示,“十三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平穩增長,環境保護用紡織品、土工建設用紡織品、生物基功能性紡織品主要技術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用紡織品企業集團。 與此同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則從家用紡織品行業的角度對紡織業發展提出路徑。“十三五”期間,家紡行業確定新定位,力爭實現主營收入年均增長5.5%、出口年均增長3.2%、纖維消費年均增長1.68%的行業增長目標,勞動效率提高10%、廣泛采用互聯網技術、自動化程度有所提高的科技創新目標,以及5家區域品牌試點、完善標準提升質量的品牌發展目標。 “紡織行業要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確定新定位,以行業‘十三五規劃’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為引領,落實行業發展五大任務,構建新格局。一切要以消費者為中心,加大供給側結構改革,全方位推進品牌戰略、提升軟實力。”楊兆華說。 “時尚+科技”的經濟 如果說“科技”是轉型提升必須經歷的“智育”課,那么“時尚”則是提升文化自信力而必須完成的“美育”課。時尚所蘊藏的特征與內涵,是中國紡織工業未來謀求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和制高點之一。 孫瑞哲認為,未來,紡織服裝行業要逐步剝離“微利行業、汗水經濟、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制造業”這些傳統的印象標簽,實現自身的“產業再定位”。 對此,碼隆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黃鼎隆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可以幫助當前的紡織行業從“世界服裝工廠”轉型為“全球時尚策源地”。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將基于感性分析的時尚變為理性分析。”黃鼎隆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介紹道,利用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構建的人工智能,可以進行時尚大數據趨勢的分析,首當其沖的是色彩的趨勢研究。 黃鼎隆具體指出,經過技術的開發,當t臺秀的圖片出來了,可以利用計算機數據去分析這個衣服上面的色彩的分布,并把相似的顏色歸到一類,合成總得色彩的分布,并且可以把工藝固化,可以更快地了解怎樣的元素適合在一起搭配。 “當你把海量的圖片都進行這樣分析之后,其實就是把一個原來非結構化的時裝秀的照片變成結構化的數據。”黃鼎隆說。 總之,無論科技與時尚如何交融,其本質都是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