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男裝市場的頹勢,無論歐美名品還是國內大牌都沒能幸免。近期諸多男裝品牌發布的財報顯示,利潤下滑高達四成。店面租金高企、電商銷售沖擊以及奢侈品消費受限等成為市場低迷的主因。
頹勢:大牌也難幸免
曾經是Armani 和Hugo Boss的OEM供應商的香港紡織業巨頭利邦公司近期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財報很不理想,上半年凈利潤銳減達43%。該公司還擁有諸多著名歐洲男裝品牌。
中國內地市場衰退成為其業務銳減的主因之一。其中2013年上半年關閉了32家內地門店,且內地銷售的占比從上年的55.7%降低至50.5%。內地門店每平方米每月銷售僅2379港元,這一數據在港澳門店則高達20542港元,是內地的8.6倍。內地的同店銷售也同比大跌10.2%。
歐洲名品銳減,國內品牌也沒能幸免。年初“專注夾克”的勁霸男裝高層稱出現“史上最嚴重市場下滑”。近期,雅戈爾集團半年度報告也顯示,截至今年中期,服裝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僅增3.97%,凈利潤同比降低37.75%。襯衫、西服的銷售增速出現首次下滑。
主因:租金吃掉利潤
新中關購物中心CK代理王小姐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開在商業街上的專賣店,房租是其主要支出,根據店鋪大小,一年費用基本在幾百萬元,如果生意清淡,很多專賣店每年銷售額僅能抵過房租。“一年房租幾百萬元,銷售額也只能做到幾百萬元,除去人工、電費等開支,沒多少利潤了。”
據全球房地產資訊公司高緯環球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零售物業市場報告,中國零售地產還將持續高溫。此前,高緯環球曾做出的亞太區高端零售(商場)的最高租金排名中,前十位有八個高端零售市場被北京和上海包攬。
目前,租金和門店價格上漲已經讓不少服裝企業開始轉投商業地產,搶占終端資源。深交所上市的希努爾男裝剛發布的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凈利潤同比減少近30%。公司超募資金金額為67403.6萬元,資金使用的八個具體項目中,除少量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六個為建設專賣店、購置直營店和購置旗艦店,以期未來緩解租金上漲的巨大壓力。
競爭:來自電商爭搶
除租金外,今年經濟增長放緩以及電商銷售對實體店的沖擊也是原因之一。從事藝術品基金的曹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和身邊的男同事們買衣服九成會選擇通過電商平臺。在品牌偏好上也會趨向于G2000、ZRAR、SelectED等品牌。
“商場或者專賣店的品牌的確面料考究,但是少變化,雖然是正裝,但過于沉悶,可選空間太小。”曹亮說。
北京前沿顧問公司首席管理專家徐斌表示,對于依靠規模效益的企業,一方面要提高單店效力,另一方面要明確渠道效應,“找到企業自己的方式進行線下和線上的互相借力,實現優勢拓展、弱勢補充才是最好的經營效果”。網絡平臺上快速的銷售偏好反饋與較高的性價比,都使得線上品牌迅速贏得市場。
升級:從品位到服務需求
“今年政策層面對高消費奢侈風氣的嚴格限制也成為影響高端男裝市場的直接原因。”北京MIBC國際奢侈品俱樂部品牌總經理于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高端男裝消費已經越來越多從單純銷售向增值服務方面擴展,能提供“賣東西”以外的增值服務才能有持久穩固的客戶群體。
鞋服行業資深觀察家馬崗分析,“服裝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從以營銷為中心、商品為中心過渡到以消費者為中心,2012年就已經開始出現的低迷態勢說明行業本身需要新的力量。消費者的時尚、個性等多元需求都需要被關注和滿足”。
此外,在高端男裝品牌的選擇上,國內消費也出現了微妙的轉向,“比如,今年巴寶莉秋冬男裝產品就會有所增加,原本以為格子元素的巴寶莉是女士消費為主體,但是經營中卻發現男士需求非常大,因此今年巴寶莉的男士服裝就會特別搶眼”。
對于高端服飾企業,徐斌說,雖然消費者非理性消費降低,但是高端消費人群和消費能力無疑在持續增長,關鍵看企業能否把自己產品的品質真正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