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位于經開區內占地402畝的創維西部產業園正緊張地建設。今年9月,這座產業園內的紡織園建設將完工。遂寧老牌紡織廠——遂寧錦華紡織廠的“新家”就在這個紡織園里。紡織園建成后將形成10萬錠的產業規模,屆時企業將轉移老廠區的所有產能。
2014年8月31日,原華潤錦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資產重組。從這天開始,錦華紡織開始了自己轉型升級之路。精簡規模、淘汰落后產能、新建新廠、拓寬產業領域……在轉型升級路上,錦華紡織打出了漂亮的組合拳。
車間見聞
新設備產生新活力
參天大樹,鳥語花香。走進錦華紡織的廠區,綠樹成蔭的美景簡直讓人忘了這是一座紡織工廠。
“這是來自德國的全自動絡筒機,它不僅是機械手自動接頭,更能檢測切除紗線中的各類疵點,改善紗線產品質量。”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一臺普通國產絡筒機需要4個人進行操作,而現在一個人可操作2臺自動絡筒機。
在細紗車間,只見22臺1008錠國內最先進的自動集體落紗細紗機正在飛速地運轉當中。設備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大大減輕了員工的勞動強度,改善了員工生產條件,不僅僅讓產能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也明顯提升,節約了工廠勞動用工。
據了解,紡織廠過去萬錠用工有100多人,現在通過生產升級、技術改造后,棉紗萬錠用工已經縮減到了37人。
不斷更新的紡織設備給在遂寧走過五旬的老牌紡織廠帶來了新的活力。
升級之路
去產能調結構
老企業輕裝上陣
從國有企業,到國有參股企業,再到現在的民營企業,機制的調整讓錦華紡織選擇了一條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發展之路。
從2011年開始,紡織行業陸續出現存貨過度的情況。產能過剩導致紡織業持續低迷,錦華也深受影響。“從3萬錠,5萬錠,再到8萬錠,巔峰時期,錦華的產業規模達到20萬錠。”遂寧錦華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惠鵬說,紡織行業的“寒冬”讓錦華紡織急需謀求轉型。
縮減產業規模、淘汰落后產能成為錦華紡織轉型升級的第一步。由于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錦華紡織的設備“五花八門”,許多屬于淘汰的設備仍在繼續使用當中。轉型的錦華下決心淘汰了一大批落后設備,并將過去20萬錠的生產規模縮減至10萬錠。
去產能并不意味著停滯發展。與創維重組后的錦華在產業升級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016年1月,創維西部產業園在遂寧動工開建。產業園建成后,錦華紡織將搬遷至產業園內的紡織園,并將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紡織設備,對產品結構作出新調整。“搬入新廠后,我們將投入更多的資源到混紡和非棉產品上。不再以過去的棉花粗加工為主,而轉型至高端紡織產品的生產。”蔡惠鵬說。
避開劣勢、發揮優勢成為了錦華紡織轉型升級的秘訣。記者手記:從1958年至今,錦華紡織已經歷了3次改制。每一次改制既是一次重生,也是一場陣痛。如今的錦華到處洋溢著蓬勃的生氣。然而,對于擁有近1000名員工的大企業來說,要改變不僅是體制,更是長期形成的觀念和管理體制。如何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及激勵機制,將是這個“老牌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讓傳統行業不再是夕陽行業,錦華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相信對正在轉型升級路上激流勇進的錦華來說,又一個充滿活力青春期正在來臨。(記者顏朝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