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書網-制圖網-單招網-晶砥網
        紡織證券 國內紡織 無紡 紡織科技 紗線 紡機資訊 紡織論壇 原材料 紡織求購 紡織展會
           首頁 >> 紡織科技 >> 正文
        變局之年,棉花市場路在何方
        發布日期:2022-12-22

        棉花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2011年起,我國開始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隨著收儲數量的增加,棉花收儲政策的負效應開始逐漸顯現。   今年1月初,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在新疆開展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工作,即由國家設立棉花目標價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而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則按差價補貼棉農。   這意味著棉花市場改多年的收儲政策為直補的方案終于拉開大幕。2014年有望成為中國棉花產業革新的“變局之年”,而政府改革的決心更讓棉花市場充滿希望。   隨著棉花直補新政進入實施階段,棉農今年會怎么種棉花?企業和基層干部對直補方案又有何看法?   棉農呼喚棉花補貼標準盡快公布   3月初的一天,新疆沙雅縣新墾農場種棉大戶田坦克站在自己去年種過棉花的地頭,一邊查看耕地情況,一邊想著心事。幾個月來,一個問題始終纏繞在他腦海中——今年棉花到底怎么種?   從1995年起,田坦克就從新墾農場承包了600畝耕地一直種植棉花,這期間他經歷過棉花價格的多次起起落落。從2011年開始,國家開始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連續3年皮棉收購價格都保持在每噸20400元,棉花籽棉收購價基本保持在每公斤9元上下。   “國家實行棉花收儲政策對農民來說是件好事。”田坦克認為,這幾年種棉花成本逐年增加,如果沒有國家棉花收儲的“托底”政策,棉農收益就很難保證。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一畝棉花的勞動力成本大概在180元;種子、地膜、化肥、農藥等農資成本大約在900元;拾花費每畝在800元上下,再加上一些隱形成本,種植一畝棉花成本大約在2100元至2200元左右。按照每畝平均產籽棉350公斤、每公斤9元的收購價計算,每畝毛收入在3150元,除去成本每畝地純收入也就在950元上下,也就是說每公斤棉花的純收入大概在2.7元左右。   年初,田坦克就從中央一號文件中獲悉了中央將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的消息,不過他最關心的是,國家究竟能補多少?怎么補?按照去年的情形計算,每公斤棉花收購價6.3元就是盈虧點,低于這個價格棉農就會賠錢,高于這個價格則決定了棉農收益多少。   “我希望國家能夠保持去年的收購價格標準,這樣才能保證棉農的收益。”田坦克認為,有兩種補貼方式,一種是按照農戶種植面積補貼,另一種是按照產量補貼,農戶交售的棉花多,補貼就多。   他傾向于第二種方式。“按面積補等于搞了平均主義,按產量補可以調動農戶科學植棉、精細管理的積極性。”田坦克說,我希望棉花補貼標準能盡快公布,也好給農民吃個定心丸。   直補政策給紡織企業帶來利好   去年底倒閉的某民營紡織工廠的負責人表示,棉花收儲制度衍生的配額制度腐敗讓中小紡織企業吃盡苦頭。國家今年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試點,這對紡織企業來說,絕對是個利好消息。   據了解,在棉花收儲政策出臺后,2012年市面上有大量進口配額流通,并且價格被越炒越高,最高炒到了每噸3800元。宏源期貨棉花研究員王勇表示,申請到配額的部分企業并沒有實質的棉紡生產和貿易,它們不需要進口棉花,而只是等拿到配額后高價轉手倒賣。   此外,還有部分企業虛報生產貿易額,申請到高于企業本身產能需求的棉花進口配額,然后將多余的配額轉手倒賣。有關部門發覺后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嚴格限定了可以申請進口配額的企業資質,即只有國有企業才能申請進口配額。正是基于此項規定,許多民營紡織企業經營更加困難了。“配額制度出現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收儲政策衍生出的。”王勇坦言。   截至2014年2月14日,按照滑準稅換算,內外棉價差高達3603元/噸,如果再算上1%的關稅,價差高達4689元/噸。鴻力紡織有限公司領導楊國棟告訴記者,國外的棉紗價格只相當于國內原料棉的價格。在這種不對等的競爭狀態下,國外棉紗大舉涌入國內市場,致使國內棉紡企業陷入全行業虧損。   楊國棟說,國家這幾年實行棉花收儲政策,對于保護棉農利益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就整個棉花產業特別是棉紡企業健康發展來說,有其局限性。   國家今年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兼顧到了全行業的整體利益,在穩定棉農收入的同時,可以降低棉紡企業原料成本,減輕國內外棉花價格長期“倒掛”導致的進口沖擊壓力。新政策的實施就意味著將來國內棉花價格將與國外接軌,棉價和國際上保持一致,同時也意味著國內棉紡企業可以和國外棉紡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新政策將給整個產業鏈帶來轉機   當初為了穩定棉花價格以及保護棉農利益而出臺的收儲政策,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節點了。去年,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成立的棉花工作委員會,在國內各棉花主產區經過認真調研后,向國務院提出了對棉農直補的政策建議。建議提出,以新疆為試點,每畝棉花補助100元~120元,該補貼由財政支付,直接惠及棉農。   “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既發揮了市場機制在農產品價格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也明確了政府對農業農村發展所負的責任。”3月11日,呼圖壁縣委副書記張明清說。   他認為,將過去行政色彩濃厚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改為強化市場作用的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后,政府直接給予補貼,不再“托市”,這既保護了農民利益,又有利于棉紡織企業走出困境,更有利于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將對棉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作用。   王勇認為,在作為“變局之年”的2014年,棉花市場可能有三點變化:一是國家對棉花市場調控力度減弱,讓價格充分回歸;二是棉花加工資質的審批權限也會有變化,不排除徹底放開;三是棉花配額管理辦法會更加靈活。   收儲改為直補或將成為恢復棉花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改革措施。然而,所謂“直補”并非僅是簡單的一句話,如何在保障棉農利益與保障市場機制不被破壞之間取得平衡,尚有一些問題待破解。   一方面,補貼價格難定。對植棉補貼價格過高或將對糧食種植面積造成影響,定價過低則可能導致棉花種植意愿不足,因為國內棉花種植機械化程度遠低于糧食種植,而成本明顯高于種植糧食。   另一方面,補貼對象難定。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認為,中國不可能照搬美國棉農直補模式,美國只有2萬名棉花農場主,很好定位,而中國有4000萬棉農,要保證低成本執行直補政策并且資金準確發放到位,有一定難度。

         
        熱門文章  
         
        點擊排行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招聘信息
        啃書網-制圖網-單招網-晶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