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陰影擴散 紡企進入冰凍期
經濟衰退的陰影已經籠罩在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上空。受全球消費者購買需求銳減影響,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型企業已感受到刻骨寒意。然而,迄今為止,金融危機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所產生的全局影響還未完全顯現。
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以及消費心理的進一步侵蝕,外部市場的消化能力將逐步萎縮,世界經濟格局也可能發生巨大變化,這都將使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更大的變數。 “持幣觀望”導致訂單縮水
作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面輔料展會,10月20日開幕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依然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采購商及專業人士。但部分參展企業卻發現,與往屆展會相比,現場直接表達下單意向的情況較少,歐美采購商大多持觀望態度。
“目前統計,今年的訂單已經下降了20%-30%。總體來看,市場形勢比較嚴峻。”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高宜勇坦言,全球經濟持續動蕩,對達利絲綢所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其中最直接的表現是訂單大幅減少。記者了解到,多年來,達利(中國)有限公司一直在全國絲綢女裝出口排名第一,其自有品牌AUGUST SILK也是中國在全球銷量最大的絲綢女裝品牌。
蘭州三毛紡織集團董事長阮英今年確切感受到訂單減少的困境。“去年的單子,多得做不過來,只能挑好的做。今年單子少了很多。”剛從歐洲參展回來的阮英說,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歐洲市場也相對冷淡,客商下單非常猶豫。阮英還告訴記者,美國市場占集團紡織品出口份額40%,現在只剩下長期合作的老客戶,“可以說,金融危機對蘭州三毛的沖擊相當大。”
香港福田集團是全球最大圓筒針織面料制造商,其市場主要面向海外,占到85%-90%的比例。該集團產品開發經理于建明對記者表示,由于今年大環境的各種問題,福田集團接單有所減少,國內單在上漲,國際單在下降,“美國比較安靜。人們都在‘持幣觀望\\’。”
剛剛閉幕的第103屆廣交會上也傳來消息,今年紡織服裝企業訂單減少幾成定局。山東淄博蘭雁集團的業務經理張猛說,蘭雁是中國最大的牛仔面料及服裝的生產企業,今年出口也遇到了很大問題,特別是美國市場整體萎縮,有一個美國大客戶每年下500萬米的訂單,而今年只下了100萬米。
事實上,今年春季廣交會上,紡織服裝訂單成交量就已呈現慘淡局面,此后,這一趨勢愈演愈烈。業內人士分析,近兩個月,美國金融危機正傳導至主要發達國家,國際市場消費萎縮,直接導致國內紡織品服裝訂單迅速減少,呈現量價齊跌的格局。
縮短交貨周期的背后
然而,訂單大幅“縮水”還并非主要問題。“歐美市場失去的訂單,可以從日韓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拿回來。”令阮英真正感到擔憂的是,“現在,企業運作不按以前的行業周期走,這是目前最明顯的問題。”
原來,2008年以來,國際客商紛紛將以前的2個月交貨周期,縮短至1個月。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的人民幣持續升值,國際客商為規避匯率風險,向企業提出縮短交貨周期的要求。近兩月,華爾街風暴的后續效應正在全球蔓延,國際金融形勢更是令歐美采購商更不敢輕易下單,一旦下單,就是速戰速決。實際上,這就是國際采購商不愿意承擔風險,并將貿易風險轉嫁給本土企業。
阮英以實例來說明:假設一個客戶發現了一個好的市場,忽然要5萬米的定單,交貨周期是一個月。面料企業需要先備好紗線這種半成品,但如果到時市場又不需要,或者這個定單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所有的風險都由企業來承擔。這個單是接還還不接?
“這種情況下,就看誰能拿錢出來,誰能承受得起。”阮英嘆了口氣說,這是企業實力的較量,說到底,也是資金實力的較量。他同時提醒業界,雖然越是形勢嚴峻,越能顯現出一些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但如果市場失去了原有的運作規律,就是市場競爭開始惡化的表現。”
臺灣旭榮集團是Adidas、Nike等知名運動品牌的面料供應商。該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認為,目前在這種全球經濟動蕩的大環境下,企業間的競爭也取決于誰現在更有實力,“如果采購商挑選,肯定優先考慮資質好的企業。”黃冠華告訴記者,旭榮的產品60%-70%出口美國,盡管國際形勢低迷,但今年訂單總量還成長了20%,產值有望達到30-35億元,“這是旭榮集團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當記者問到金融危機是否影響到杜邦公司運營時,杜邦公司亞太區總裁陳榮二表明,在金融危機洶涌擴散的勢頭下,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但有著206年歷史的杜邦公司根基穩固,抗風險能力很強,危機時刻可以籌到70億元的現金以渡難關。“現在最擔心的是,下游客戶由于資金周轉不靈受到傷害。” 真正的“寒冬”已經來臨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很多企業認為,盡管目前金融危機還未嚴重襲擊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也尚未出現惡性事件,但長期來看,一定會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全球經濟鏈條傳導有3-6個月的過渡期,由此推斷,來自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將會給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什么影響,現在還不能定論。”陳榮二如是說。
于建明告訴記者,金融危機帶來的直接影響在于消費者信心下挫,“與其說是經濟大海嘯,不如說是信心大海嘯。”他這樣分析目前的國際金融形勢,“美國創造了一個虛擬價值,這個虛擬價值是全世界GDP的七倍。現在這個虛擬價值出現問題了,大家對未來沒有信心,對客戶沒有信心,經濟活力無法顯現。”
公開資料顯示,由于歐洲和美國分列中國的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場,歐美國家消費指數的下降預示著消費者對未來的經濟前景、收入、物價等經濟指標持悲觀態度,這將會使得消費者即期的消費需求減弱,消費支出減少。這無疑將給中國未來幾年紡織品服裝出口蒙上陰影。
受內外雙重危機影響,每個企業都在思索應對之策。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出口結構、開拓內需市場等舉措,已經成為很多出口型紡織服裝企業的共識。高宜勇透露,達利絲綢正在為“過冬”積極準備。
不過,誰也不能確定,這個“冬天”到底有多漫長。
“需要一年時間,我們公司可以度過這一周期。”阮英宣稱,從現在開始,紡織服裝行業才算真正進入“寒冬”。于建明則笑了:“這個周期有多久?我看誰也不敢說,包括美國總統布什。但從行業發展來看,明年下半年應該會稍微明朗。”高宜勇也樂觀地估計,明年下半年行業形勢會慢慢轉好。”
可以肯定,在金融危機下,受外部環境等因素影響,加工貿易等附加值低的企業獲利空間明顯減少,而產品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受到的沖擊則相對有限。旭榮集團的高增長業績印證此觀點。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消費者購買能力急劇下降,高端產品的未來市場走勢如何還得打個問號。
“歐美消費者正在想方設法節約開支。如何讓更多的大眾消費者接受和喜歡,是我們下季的產品開發方向。”于建明認為,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走勢下,應該推出更多優質、平價的環保產品。高宜勇持同樣觀點。他表示,目前達利絲綢一方面通過絲棉、絲麻等交織新產品減少成本,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另一方面,達利也加大了新品研發的力度,“因為常規產品利潤空間太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