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以最后一分鐘的一紙“雙贏”協議,暫告一個段落;而中美之間的紡織品貿易爭端,目前尚看不到解決的希望。即便是后一個問題解決了,只要我們不能從這些爭端中吸取足夠的經驗與教訓,不能據此做出深刻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轉變,類似的爭端依然會在前方不遠處等待著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中歐貿易爭端這一事件從發端到解決的全過程,其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值得深思。為此,本報將刊發系列評論,分別從中國的出口產業結構、國際貿易方式、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等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按照傳統的說法,出口產品可分為初級產品和加工產品。前者指農產品及礦石、煤炭等原材料,后者指工業制成品。以此而論,目前中國的出口商品似乎比較合理。然而,此次紡織品貿易爭端恰恰顯露出這樣一個問題,即中國所謂的工業制成品出口,其附加值大多少得可憐,幾億件的紡織品出口,換不回來一架空中客車。我們所出口的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也都存在著類似的問題。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當然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有關。因為客觀地來看,中國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的確落后于發達國家。以紡織品為例,中國在產品設計方面,確實不占有優勢。這當然是我們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花大力氣去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是,與這一問題比較起來,下面幾個問題更值得我們重視。 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就沒有充分的競爭力。我們一向認為中國就業壓力大,勞動力素質低。發展低水平的加工工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然選擇。現在看來,這一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的低水平加工工業固然需要發展,然而,沒有高水平的支持能力,比如設計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等,低水平的加工工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這一類行業的存在與發展就會受制于人。 所謂“兩頭在外”(即設計在外、市場在外),就會變成兩個方面都被動,一旦發生貿易爭端,就會在兩條戰線上受到擠壓,低水平的加工工業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簡而言之,就某一個產業的布局而論,我們不僅需要有低水平的加工工業來吸納強烈的就業壓力,更需要有高端的支撐能力,來保證這一產業的完整性,保證這一產業不可替代的競爭能力,而不是僅憑低廉的勞動力來參與競爭。一個只有低端而沒有高端的產業,還會帶來諸多的問題。問題之一就是產業的價值創造能力不足。中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遲遲上不去,是因為在這些紡織品中,只包含了簡單勞動,復雜勞動的成分很少甚至沒有,而商品價值的大小,永遠與勞動量的多少、勞動復雜程度的大小成正比。問題之二是會在知識產權方面帶來很多的問題。設計能力缺失,就只能生產最為原始的產品,或者是仿冒別人的設計,二者都會使該產業陷入被動。問題之三是帶來大量的能源、原材料消耗及環境的破壞。簡單勞動所能處理的勞動對象,只能是最原始的材料,如使用棉花、占用土地、消耗電力等等。而所有這些,恰恰是我們最為短缺的東西。長此以往,由于能源及原材料產出能力的限制,由于環境得不到有效的保護,終將難以為繼。 產業鏈完整與否,還體現在產業的關聯度上。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紡織品生產、出口大國,但是,中國為什么不能成為紡織機械生產、出口大國呢?而正是在紡織機械生產、出口方面,我們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首先是市場優勢,因為這些產品都是我們自身所需要的,買與不買,向誰購買,我們能夠完全做主;其次是地理優勢,假如我們能夠生產這些機械設備,因為我們在地理上最靠近產品的最終消費者,我們就能夠最深切地了解消費需求,生產出最合用的紡織機械。機械設備之類的投資品生產,有著豐厚的利潤,我們又具備上述優勢,之所以發展水平不高,原因之一當然是我們的技術水平落后。但我認為,更為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們囿于現有國際分工,對于這一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扶持力度不夠,其結果只能是舍本逐末,除了受制于人之外,還把龐大的市場機會拱手讓于外人,同時也對自身的產業升級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報載,按照美國的統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高技術產品已大于對中國的出口,原因是中國向美國出口了大量的電視機、DVD機、微型計算機等。明眼人都知道,這些產品的確是中國生產的,但這些產品里面的核心部件卻全部是中國從國外進口的,屬于典型的進口轉出口。拿掉了這些核心部件,所謂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大體上是一大堆塑料外殼而已。而恰恰是依據了這些似是而非的證據,一些美國人指責中國搞不公平貿易,操縱匯率。在這一方面,中國可以說又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啞巴虧”。 勞動者的地位弱勢化,是出口產業所存在的另外一個嚴重問題。低水平的加工型出口產業,只能吸納低水平的勞動力。這些人在社會上本來就屬于弱勢群體,進入此類出口企業之后,因為自我保護能力弱,國家缺乏相應的保護法規或者執法力度不夠,他們的地位弱勢化趨勢明顯。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企業善于在國際上打價格戰,其背后的資本就是企業勞動者弱勢地位的存在。勞動者的地位弱勢化除了帶來價格戰,損害中國出口商品的聲譽以外,還是對勞動者人權的漠視與傷害,同時也使得企業能夠安于低端生產,不思產業升級,其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完整的產業鏈條難以建立,低價傾銷時有發生,貿易爭端不斷以及在貿易爭端中使自己居于不利地位———損害勞動者最終也害了自己。 在GDP中,對外貿易目前已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發展對外貿易產業是我們堅定不移的選擇。而貿易爭端的事件表明,如何發展這一產業,我們尚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