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正式注冊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中紡機集團宏大研究院,已由成立之初的5000萬元資金,10余個人員發展到現在的1.2億元資產,正式員工50余人的規模。按照集團公司提出的“建立以科技創新為先導的啞鈴型組織模式,構筑兩點一線”的紡機主業形態的要求,2003年宏大研究院繼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產品為支撐,走開放型、高科技、多元化發展道路,取得突出成績,一批新的技術成果走向市場,為企業創造了豐厚效益。全年共實現銷售收入4946萬元,凈利潤32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6%和48%,人均實現銷售收入80余萬元,人均實現利潤5萬余元。 丙綸紡粘法非織造布項目捷報頻傳。在公司全體員工和邵陽紡機、沈陽紡機等兄弟企業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宏大研究院先后完成晉江一期、鄭州、晉江二期、溫州、淄博及沙河等六條生產線的建設工作,并簽署了13條生產線的銷售合同,其中前四個項目已經順利實現了生產運營,為用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產品經國家棉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各項指標均達到并超過了國家標準,居于國內領先水平,有的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設備生產的產品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晉江一期工程從安裝到生產出合格產品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而晉江二期工程從安裝到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僅用了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其中,雙模頭鄭州項目于2003年7月通過了由商務部組織的專家組的技術鑒定,為公司非織造布成套設備出口埃及,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2003年12月上海舉辦的第三屆非織造布展覽會上,宏大研究院展出的紡粘和熔噴非織造布設備,備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共接待國內外客戶上百家。會上與國內客戶簽署了兩條生產線,與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日本等多家國外客戶已經達成了合作意向。 細旦紡粘法柔性線的研制穩步推進。為提高非織造布設備的市場競爭實力,保持在非織造布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宏大研究院以國家技術創新項目———細旦紡粘法柔性線的研制為依托,建設自己的非織造布生產線試驗基地。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現,公司采用了靈活的研發體制和激勵約束機制,積極引進優秀人才,成立項目攻關組,并多次到鄭州、廣州、福建、山東等多家企業進行實地調研,組織各種由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參加的研討會、評審會,完善設計方案,確保項目的先進性和可行性。目前項目進展順利,設計工作已經完成,試驗基地的選址工作正在進行。 新型數字化控制粘膠長絲紡絲機項目開花結果。該項目是宏大研究院與吉林化纖聯合開發的具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新產品。它的實施不僅為紡機和用戶合作開發創造了一個成功的范例,也為集團公司與吉林化纖的長期戰略合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新型長絲紡絲機采用全數字化控制技術和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改造了整個驅動系統和關鍵紡絲部件,實現了纖維內外均勻度零偏差和大絲餅直接供給客戶的要求,同時還可以實現自動生頭和集體落絲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質量,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目前已有6臺車在用戶工廠連續進行了幾個月的生產實驗,開工率達95%以上,所紡產品的性能指標完全可以滿足直接出口的要求。去年公司與吉林化纖簽訂了100臺紡絲機的老機改造合同,目前,還有多家粘膠纖維生產企業對此也表現出極大興趣。 除上述成果外,高速卷繞頭控制系統的研制已經完成簽署了22臺設備的供貨合同,其中有3臺已經在用戶廠實現了穩定運行;國家技術創新項目———新型自動絡筒機的開發工作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與天津宏大合作開發的FA481、FA491型粗紗機已經通過了原國家經貿委的鑒定,為企業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紡織報王麗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