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漲工資了,不少員工卻打起了退堂鼓。 張翼文現在還是深圳富士康40萬工人當中的一名普通車間工人。“一個月后可能就不是了。”張翼文對記者說,“如果還是這種狀況,下個月我就要走人了。”雖然加了基本工資,張翼文6月的實際收入卻比以前減少了近1/3。 據在珠三角的調查,富士康漲薪事件確實刺激了很多企業和工人,關于企業漲薪的傳言甚囂塵上,而真正漲薪的企業寥寥無幾。即使在壓力下宣布了提高工資的企業,工人的實際獲益也大打折扣。 長期研究東莞經濟的中山大學教授林江剛剛在東莞進行了調研。據他的調查顯示,東莞企業平均可以承受的漲薪幅度為3%-5%,最好的企業也只有10%左右。 日前,廣東省政府辦公廳不得不牽頭,聯合外經貿廳、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等部門調研珠三角企業的用工環境,以應對可能進一步加劇的“用工荒”。 漲薪打折扣 富士康在上個月初公布了看起來誘人的漲薪計劃。 在富士康做研發的胡杰只知道一線工人的基本工資上調了,而他不知道的是,工人的真實收入卻在大幅度的下降。“6月開始我們的收入會下降很多。”張翼文說。 張翼文進入的第一個月工資加加班費總共1900多元,6月是小張進入富士康的第三個月,因為加班費少,收入只有1300元了。 收入減少的原因是,從5月開始,富士康開始控制加班。4月一個月,張翼文加班時間達到了110個小時,這個月他超過1000元的工資來源于加班。此后,可以加的班越來越少,“6月只加了十幾個小時的班。”張翼文說。 東莞厚街鎮一家玩具廠的工人對于漲薪的話題也表現得很失望,“老板說給漲200元工資。”工人陳華元對記者說,“但是從此之后每月要扣150元的伙食費。實際上我們只漲了50元。” 據在珠三角的調查,盡管有少部分企業跟隨深圳富士康漲了工資,但漲薪外表光鮮的背后實際隱藏著蒼白。佛山市一家汽配廠的工人董慧明就遭遇了“被漲薪”。“漲薪前我們的基本工資是850元,全勤獎80元,漲薪后我們的基本工資漲到了920元,但是沒有了全勤獎。”董慧明說,“實際是明升暗降。” 富士康的很多員工都注意到了一個變化:富士康宣布加薪之后,正常工作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以前一個小時做15片零件,從6月開始每小時要多做一兩片。”張翼文說。張翼文對此有特別的感受,因為他3個月前一進入車間,就注意到了機器上明確標明的“每小時可加工12.8片”。 據胡杰介紹,工作量的大小主要看訂單,如果訂單量大,時間緊,工人的工作量會加大。“控制加班,增加正常工作量,很明顯是在控制用工成本。”他說。 而中華全國總工會近期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過去5年內未增加工資的工人數占23.4%,提高工人工資勢在必行。 工人攀比加工資 6月,隨著深圳富士康和佛山南海本田加薪,珠三角的產業工人問候朋友最多的是“漲工資了沒有”。下班后短暫的休息時間,很多工人都在談論哪家工廠加了工資,哪家工廠沒有加。 四川人董慧明有很多老鄉分布在珠三角的各個工廠里,“被漲薪”后的董慧明逐個打電話詢問了幾十個老鄉,“看他們加工資了沒有。”董慧明說,“結果加了工資的只有一兩個廠,而且還是因為招不到工人,才加了一點。” 董慧明上網到工人較多的一個當地論壇中發帖:“都說加薪了,大家都加了嗎?”帖子馬上受到很多工人的吹捧,但是90%以上的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即使如此,各方的傳言卻讓很多工人都在心里預定了一個漲薪的期望。“別人加那么多,如果我們廠還不加,下個月我就要辭職了。”廣州白云區通運化妝品有限公司的曹立標說。 “聽說要加工資,還高興了很久,以為能拿到兩千五六了,結果不讓加班了,收入反差很大。”張翼文也說。 工人心里的落差,使得很多本來就不安心的工人冒出辭職的想法。曹立標就表示,沒加到工資,很多老鄉都想辭職回江西老家。 0對于用工,東莞凱姆服裝廠老板彭建選用“舊病添新傷”來形容。據央視《經濟半小時》引述數據顯示,長三角和珠三角目前短缺工人接近200萬。彭建選則認定用工荒還會加劇。 廣東省總工會辦公室人士表示,6月廣東省成立了檢查組,在廣東多地進行了用工情況調研。廣東省總工會也多次召開市工會主席會議,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企業難平衡 深圳富士康宣布再次提高工資后的第三天,工人對老板彭建選說:“我們也要漲工資。” 而外人不知道的是,這位做了十多年服裝廠老板的生意人,正在承受越來越大的企業生存壓力。“服裝廠的利潤下降得非?,在東莞,現在服裝廠的利潤充其量只有3個點,而且這還沒有把風險因素扣除。”彭建選說。 去年下半年,彭建選曾估計,東莞服裝制造業的利潤還有8個點左右。彭建選的工廠很多訂單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長期的合作關系使其和客戶形成了“原有基本價”。“現在客戶在原有基本價上調20%,已經很誠心了,但我還是不敢接,因為一接就虧本。”他說。 服裝行業原材料最近半年急速上漲,去年下半年棉花8000元/噸,現在漲到近20000元/噸;腈綸的價格也在這一時段漲了很多。彭建選稱,單單原材料一項就上漲了20%-30%。 據林江的調查,東莞企業平均工資漲幅如果超過5%,就會難以承受。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幅度增加工人工資幾乎成為海市蜃樓。這些企業要提高工資,唯一的辦法是要求上游客戶承擔一部分。 彭建選開始關注用工成本更低的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很多企業都有了這樣的想法,彭建選稱,有位富士康高層不久前曾對他說起,深圳富士康遷移的真正目的地是東南亞一些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 珠三角一度以外貿發達著稱,外貿數據甚至可以看出珠三角制造業的發展狀況。事實上,從數據上看,珠三角的外貿正在令人焦慮,今年前五個月珠三角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幅為34%,不僅低于長三角的45%,而且遠遠低于全國水平。 產業升級是個老話題,“但是不能升就要讓企業倒閉嗎?東莞有一個完備的電子產業鏈,有些工廠甚至只生產電腦主機的外殼,它也是不可缺少的。”東莞塘廈鎮一家電子廠的總經理嵐峰說。 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惠武說,很多中小企業確實碰到了問題,但產業升級不止是政策推進經濟轉型的主線,也是經濟發展的要求。 就眼下形勢,林江表示,即使東莞企業漲薪達到10%,也很難讓工人滿意。平衡工人期望薪值與企業效益,是中國制造業接下來很多年里要考慮和探索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