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曝光了毛巾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問題,消息稱中國有近7成的消費者用過受污染的毛巾;3個月毛巾細菌將超標125倍。一時間,各方媒體紛紛熱議中國消費者毛巾使用誤區以及落后的毛巾使用意識。對此,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表示,毛巾作為生活必備品,平時并不受關注。當央視揭開“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用毛巾”這樣的現實后,大家紛紛瞠目:使用毛巾還要講方法? 其實毛巾雖小,但在原料、材質、重量、顏色上卻一個都不能少。據專家介紹,在選購毛巾時要注重三大要素。首先,產品標識要齊全。標明生產廠家、產地、電話、商標、執行標準等。其次,顏色、圖案要清晰。產品色澤亮麗,圖片印制清晰,縫制講究。最后,手感要蓬松柔軟,吸水性強,揩過不留水漬。 此外,毛巾因其特性不同,也有不同的使用群體。比如,皮膚細膩或容易過敏的人建議選毛圈較低、密度較小的毛巾,無捻紗工藝的毛巾手感柔順如脂,比較適合女性消費者使用;男性新陳代謝快,比較適合厚實、吸水性強的毛巾;而棉纖維類的毛巾浸水后會發硬,可能傷害嬌嫩的皮膚,因此不適合兒童使用。 然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毛巾僅僅是正確使用的第一步,養成正確的毛巾使用習慣同樣重要。據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調查發現,52%的消費者不知道要給毛巾消毒,80%的消費者使用9個月以上才更換毛巾。“一巾多用、一巾身兼數職、不破不換”等不良使用習慣普遍存在。由此可見,很多人都存在毛巾使用誤區。如此一來,不良的使用習慣為細菌的交叉感染提供了便利,大腸桿菌、厭氧菌等致病菌不但容易使人患腹瀉、中耳炎、口腔感染等疾病,而且還會讓皮膚長斑長痘,對于抵抗力低下的老人、兒童尤其如此。因此,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倡導消費者,要定期用微波爐消毒或者用高壓鍋煮毛巾,并盡可能保證3個月換一次毛巾。 楊兆華表示,自古以來,節儉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尤其是老年人更舍不得扔,非得用壞了才會更換新毛巾。在做毛巾消費調查時,有些老年消費者就表示,自家的毛巾估計已經使用2~3年了,以前還比較厚實,現在用的已經很薄了,也不怎么吸水,但是因為還沒有壞,所以就沒有換新的,打算再使用一段時間。這種消費習慣對于經常被使用并且容易滋生細菌的毛巾來講,很容易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節儉”并非好事。 目前,中國人毛巾實際用量為每人每年1~2條,而中等發達國家每人每年用量則達到10條以上。數量的差距暴露的是觀念的差距,即中國人將毛巾視為擦灰除塵的工具,而發達國家則將之視為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兩者對其傾注的關注度和期待是不同的。對此,楊兆華表示,在毛巾衛生問題以及日用品衛生問題上,行業、公眾和企業要共同努力提升消費者對其的關注度,而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布的《毛巾使用檢測報告》,正是對此積極的嘗試。如今,“牙刷3個月一換”的消費理念已經逐漸被中國普通消費者所接受,并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口腔衛生的提升。中國毛巾衛生的改善同樣是一項公益事業,有利于提升健康和衛生水平,關乎社會公眾的利益和福祉。公眾的事業需要公眾的參與,我們希望這股“毛巾熱”能夠持續下去,引領公眾用行動改變衛生習慣,提升生活水平,變革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