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中國加入WTO的第二個年份,2003年的中國紡織業一如既往地平靜而不平凡:從伊拉克戰爭到SARS風暴,從出口退稅下調到中美貿易戰,還有棉花價格的上漲、家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結構的調整、大豆蛋白纖維萬噸級生產線的投產……2003年中國紡織經歷了太多的風波,然而2003年的中國紡織仍然以21.5%的增速實現全年13011億元的豐收。所有這一切,構成了2003年中國紡織業不平凡的歷史,每一個主題都讓我們激動或者警醒,也讓中國紡織進步、成長。作為傳媒的一分子,全球紡織網在伴隨這些事件行將走入新年之際,特以此專題的形式回望2003,講述中國紡織的十大事件。 一、2003年紡織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全年生產、效益、出口創匯穩步提高,再次迎來一個新高年 我們之所以把這一條列為2003年中國紡織頭條新聞,是因為盡管受到伊拉克戰爭、非典疫情、棉花和化纖原料價格大幅波動以及貿易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但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紡織工業仍實現了生產、效益、出口的同步增長,繼續保持了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這對經過顛簸起伏的業內人士的心理是一個多么巨大的安慰。 2003年前三季度,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585.8億元,同比增長19.7%,;實現利潤282.7億元,同比增長31.8%;紡織品出口567.4億美元,同比增長26.3%;預計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011億元,出口達567.4億美元。各項指標與去年相比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紡織工業將再次迎來一個新高年。 二、美國政府對我部分紡織品設限,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入世并不代表中國的對外經貿關系從此會風平浪靜,有時候仍然會風云疾變。美國商務部十八日宣布,決定對來自中國的乳罩、長袍、針織品三大類紡織品設立新的配額限制,理由是中國這幾種紡織品對美出口激增,影響了美國本土紡織工人的利益。 美國此次作出的對中國三類紡織產品的設限決定將起到一個很不好的“示范”作用,對美國來說,啟動磋商機制是所有貿易保護辦法中成本最低、保護效果較好的辦法,如果此次的設限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美國紡織界的其他產品業很可能效法。一旦這樣,針對中國紡織品的設限決定很可能會接踵而至。這有點像多米諾骨牌效應。從之前的印度對我絲綢設限,到最近的秘魯對我紡織品反傾銷,這一切都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爆發的體現。 在我們利用合法手段維護自己合法利益時,我們不得不對自己反思:首先,中國紡織服裝業要適度地擴大投資,避免投資過剩。一九九九年七月中、美簽訂關于中國入世承諾的協議以來,中國紡織服裝業增長速度始終是比較快的。這種迅速的投資擴張,必然會導致中國紡織服裝業生產能力和規模過剩,并進而導致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惡性競爭。其次,中國紡織服裝業要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和投資“預警”機制,針對目標市場所在國政策、貿易法規和國內供求關系競爭狀況,在投資策略上作出一些相應的調整。第三,中國紡織服裝業要加快行業協會建設,切實保護自身利益。中國紡織服裝業有關行業協會組織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只要出現貿易摩擦,相關的企業就會處于一種被動地位。所以必須加快行業協會的建設,并進一步明確行業協會的權威性和協調作用。最后,中國紡織服裝業要加強進出口秩序的規范和管理。到二00五年以后,會有更多的外商投資企業進入中國,同時也會有更多的企業有外貿經營權。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比較重要的過渡期內,加強紡織服裝行業進出口秩序的規范協調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紡織業積極應對SARS爆發,紡織電子商務臨危受命 2003年春季,一場史無前例的流行病疫情SARS在全國蔓延,由此而帶來的恐慌甚至大于疫情本身的危險。這種恐慌在經濟領域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阻礙著社會經濟正常運行。在不少產業領域,商務活動減少了,商品流動放慢了,企業效益下降了,在商業流通、交通運輸、旅游餐飲、會議展覽等行業尤其突出。“非典”對紡織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外銷市場的影響巨大,出口受阻,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不斷萎縮。由于出口在我國紡織業中占很大比重,所以外銷市場的趨緩嚴重影響著紡織工業的健康運行。由于疫情的存在,很多外商紛紛取消了來我國的商務旅行,行業內的對外交流趨于停滯。來自國外的訂單大幅減少,還出現一些外商單方面違約、撤單的現象,很多訂單流向我們的競爭對手如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也受到一定沖擊,內需不旺,產品銷售不暢。疫情的蔓延以及缺乏對疫情程度的充分了解造成許多購貨商不敢出門,江、浙、滬一帶的采購商紛紛取消了去疫區的采購計劃。生產企業的開工率大幅下降,銷路不暢造成生產企業庫存增加,許多中小企業甚至紛紛停工。專業的紗線和坯布的原材料市場銷量萎縮。原材料價格回落,成交量低。各大城市的服裝商場門可羅雀,下游產業的市場增速趨緩對整個產業鏈的運行產生嚴重影響。 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使得紡織行業在過去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變得清晰。當前紡織行業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比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缺乏風險預警機制,企業自身應對措施滯后,廣大紡織企業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低。從行業角度來看,當前整個紡織行業普遍存在一般性生產加工能力過速增長,先進生產力發展滯后,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然而,中國紡織再一次經受住了考驗,廣大紡織企業利用當前這個時機,加快結構調整,在技術裝備、員工素質、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方面多做工作、加大投入,做到逆勢中求生存,提高了企業對市場的駕馭能力,為下半年紡織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紡織電子商務再一次顯現了它的獨特魅力所在。由于紡織電子商務其所獨有的特點,使它在“非典”期間再一次受到業界人士的關注,臨危受命,為抗非典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幫助紡織企業獲得紡織信息、供求定單,以全球紡織網等為代表的各大紡織商務網站紛紛推出自己的網上商務中心,以保證紡織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系。 四、棉花價格巨高不下,棉紡企業無力承受 本年度棉花市場跌蕩起伏,對于任何一個從事棉花工作的人來說,都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回味的東西。進入2003年,國內市場棉花價格一反常態,從年初的11100元/噸開始不斷上揚,3月中旬超過13000元/噸,此后在13000至14000元/噸高位區間波動。雖然非典時期略有下降,但大多數時間國內價格略高于國際市場。9月份以來,新棉上市不但沒有緩解市場供需壓力,棉價反倒從9月末的14100元/噸漲到18000元/噸以上,每噸比國際市場高出1400多元,比去年同期高了5000元左右。紡織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經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據了解,持續走高的棉價,使江蘇常州地區已經約有1/3的紡織廠停產,另2/3開機率不足65%;浙江省也有1/3以上限產或停產;湖北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已經全部停產,另外一家大型國企也關機50%,靠庫存維持。目前國內大多數棉紡織企業的庫存已經降到歷史最低點,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已是零庫存。另據了解,棉花價格上漲對我國棉紡織品出口的影響已開始顯現。10月份的廣交會上,出口企業不敢報價,海外采購商不敢下單的局面比比皆是。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到明年初,訂單很可能會大量轉移到南亞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從而影響明年中國棉紡織品出口。 由于國內棉紡企業面臨減停產威脅,為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行,已經有眾多企業開始大比例減少棉花的使用,轉而加大對化纖原料的使用,在需求的拉動下,目前滌綸短纖的價格已經從9000元/噸上升到12000元/噸左右。山東部分企業從9月中旬開始就全部改變產品結構,純棉產品全部停產,轉而生產純滌紗和混紡面料。業界人士開始擔心,滌綸短纖會出現像棉花一樣的不正常現象。 據統計,去年底,全國紡錠總數已超過5000萬錠,但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全國紡錠總數已達7000萬錠。專家認為這個數字比較符合當前供需實際,如果按這個數據推算,國內棉紡企業對棉花與滌綸短纖需求能力均會大幅增長。權威人士指出,棉價上漲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沖擊,與這幾年紡織企業生產能力膨脹過快有著直接的關系。僅就山東省來說,今年棉紡能力在1200萬錠,在建200萬~300萬錠,近年來,棉花加工企業一哄而起,山東省此類企業不下2000家,具有從業資格的僅799家,加工能力遠遠超過棉花資源量,造成資源浪費,無序競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認為,紡織服裝企業的觀念要轉變。首先要靠市場的變化來看自己的競爭力,第二才是總量,沒有競爭力要總量沒有用。當前棉價市場的變化再一次提出紡織企業提高競爭力的緊迫性,沒有競爭力的、規模小的企業必將會被淘汰。未來的競爭就是強勢競爭,紡織企業不但做大,更要做強。 五、出口退稅下調,紡織業喜憂參半 紡織品服裝一直是我國外貿出口的強項,多年來得益于國家的出口退稅政策,為國家創匯做出了很大貢獻。10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改革現行出口退稅機制的決議,在本次稅率調整中,紡織品成為受影響最大的出口產品之一,多數紡織品退稅率由17%降為13%,平均下降4個百分點。這對于出口依存度極高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影響無疑是巨大反響。 我國紡織服裝業的生力軍三資企業,面對新的出口退稅政策,多數企業認為,目前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生產力已經飽和,產能過剩、競相壓價的現象非常普遍。在這種形勢下,調整出口退稅率對紡織企業的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出口退稅率必然使出口的價格優勢減弱,只有依靠自身產品技術含量的提高、附加值的增加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場競爭力,所以三資企業在新的退稅機制下,更看重中國紡織品的附加值和行業的綜合能力。 大型紡織服裝國有企業是出口創匯的主力軍,新的退稅政策使他們又喜又憂。喜的是,新的出口退稅機制規定“新帳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