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發展階段”這一歷史性論斷。“高質量發展”成為發展方略,為中國經濟再一次作出明確的路徑選擇。2017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此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許多場合都反復強調高質量發展。以兩會為例,2018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深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9方面的部署,都圍繞著高質量發展。2019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6次“到團組”,同代表、委員共商國是,不斷強調同一個主題,那就是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回顧歷史,中國在較短時間里從低收入階段進入了中等收入階段;面向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終實現,需要再創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成功轉變的經濟奇跡。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主動選擇,也是適應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所以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創新發展著眼于培養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協調發展著眼于發展的健康性;綠色發展著眼于發展的永續性;開放發展著眼于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內外發展聯動;共享發展著眼于社會公平正義,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發展目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對高質量發展的目的、方式、路徑、著力點、衡量和共享等方面問題作出了全面回應,有助于破解我國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對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從小到大,構建起了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配套最完整的產業體系。作為共和國工業發展的縮影,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實現了一個行業大國的崛起,承載著母親工業的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科技、時尚、綠色成為紡織產業的新標簽、新屬性和新特征,也成為紡織行業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內涵。
科技是時代創新發展的基點,產業的和產業形態的變革,不僅是產品的迭代更新和產業規模的持續壯大,更是技術創新推動的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升級換代。對于,美國科學家Vannevar Bush幾十年前說到,“一切和新工藝都不是突如其來的,自我發育和自我生長起來的。它們皆源自新的科學原理和科學概念,而新科學原理和科學概念則必須來自最純粹科學領域持續不懈的艱難探索。如果一個國家最基礎的前沿科學知識依賴他人,其產業和世界貿易競爭力必然極其孱弱。”當然,從近期的中美貿易摩擦和以往的國際交流當中,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紡織行業在尖端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高端裝備等領域的差距,這個差距還包括在創新體系、注重細節的精神和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等方面。因此,今天我們還遠遠不可妄自尊大,要更多地開展“0→1”的創新,要在更加廣泛的范圍和深度上開展創新研究,要加大創新的資金投入,要擺脫科技創新的泡沫化和山寨產品,要更加關注自主的成果積累。
時尚是紡織在文化方面的集中體現,是紡織服裝產業的特有屬性,是產業價值創造的活力之源,如果說科技的進步在改變著我們的產業形態,那么時尚是工業文化賦予產業的全新內涵和價值。紡織服裝不僅是技術發展和生活嬗變的標志,更蘊含著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情感。時尚文化一方面是推動產品創新,提高附加值,滿足消費者文化訴求的前提內涵,同時也是品牌構建發展的重要力量。品牌的持續創新力不是來自于一時的靈感,而是來自于創意加匠心精神的文化積累和沉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行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成為產業價值創造力和時尚話語權提升的重要支撐。
綠色是社會責任在行業的價值觀和品德體現,成為衡量行業發展成熟度和可持續性的重要維度和標尺,形態也正從責任向價值轉變。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國紡織行業、企業圍繞人本責任、環境責任和市場責任,深化社會責任建設,既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產業走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的必要條件。構建負責任的全產業鏈的綠色制造和行業誠信體系,是產業軟實力的重要內容,是新的產業文明和商業文明的體現,是負責任的發展,已成為了構建受尊重的產業強國的重要路徑。
當下,盡管宏觀環境在不斷的變化,不確定因素在不斷的增加,但我國作為基礎性消費產業,作為全球最具有競爭優勢產業的作用和地位不會改變。從全球看,無論當前去全球化思潮多么猖獗,國際分工、全球制造與貿易合作的步伐不會停止,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對貿易的依存度超過50%,經濟全球化已從單向流動轉向雙向流動。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調整,經濟競爭與戰略遏制交織,貿易摩擦與科技封鎖交織,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之爭,貿易保護主義對沖了新技術的擴散效用,降低了全球化布局的生產效率和投資效率。行業唯有通過提升全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和全球化的國際產能合作,方能進一步打造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的新優勢。我們將以科技賦能、品牌賦能、社會責任賦能、資本賦能,創造產業新高度,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